其后,包柏漪的《春月》是以记述家族史为纲,交织着中国的历史、文化、哲学。和《春月》大场面相比,谭恩美的《喜福会》堪称小品格局。该书罗织了童养媳、战乱中骨肉离散等元素,并巧借母女针锋相对的冲突,暗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,但大团圆的结局则表明作者最终选择了和解之路。
近日哈·金的《等待》、陈达的《山之颜色》脱颖而出,打破了美国畅销书市场长期华裔女作家占主角的局面。《等待》被西方媒体誉为“中国的《日瓦戈医生》”,描述一位城市医生每年夏天不辞辛苦回乡要求和原妻离婚,另和女护士结婚的过程。哈·金出生在辽宁,9岁碰上文革失学,1985年到美国,此人交谈时文法错误颇多,但下笔时却严谨优美。去年年底,《等待》为他摘下美国国家图书奖荣冠。
1962年出生的陈达,际遇与哈·金相同,身为地主之子,在文革中无法升学,曾与小混混结交。后在女教士的协助下来到美国。他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,写成了《山之颜色》。这些著作表明,华裔作家正逐步摆脱光靠讲奇风异俗的套路,正以自身的文学实力,企图跻身于西方书市的主流。
(《中华工商时报》4.6王宁文)